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 2011

给自以为成熟独立的年轻人!

Image
年轻一点的时候,觉得大人说的话,很屁!什么叫我吃得盐比你吃的米多。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年轻的时候,就会打从心里面理直气壮的说:我懂的你还不懂呢!哼! 现在没有那么年轻了,我明白了! 原来经验是这样的事: 1. 量 – 积少成多 观察过一百个人、一千个人和一万个人,不是同一件事情!你认真的观察一百个人,你会有一百个案例。以此类推,你觉得观察过一万个人的数据库,和一百个人的数据库,哪个看到更多更实在、具体?那个的可信度高一点?量不是绝对,但是量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因为在有量的前提,观察力必然会变得更尖锐。这样的尖锐,甚至可以是在潜意识里面累积,在现实生活中呈现。 2.质 — 质的接触 质的接触可遇不可求。质的结论不一定以量的前提为依附。但是,一个人的内涵,却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质”的判断、角度和色泽。内涵只的不是学历,是在自我丰富、建设的生活中的累积总结。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看见某个人高谈阔论不成调调的理论时,我们很可能会点头大力赞成,也很可能会打从心里否定与质疑。质,不仅仅是深度,更是一个广角!如果给这个“质”取一个名字,你会取什么? 3.分解力:融会贯通 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分解自己的经历,决定了那一次经历的最终总结的方向。很多人的不以为然,建立在满足自己的美好感受里面。这样的感受很可能长时间的被自我认同而显得坚不可摧。日子久了,感受和现实的界限就变得非常模糊。无法分解的东西如果长期累积,终究最成为无意义的存在。这样的存在,具有不可预知的可能性。可以是建设,也可以是破坏。不过,基本上不可预知的可能性,是分解力没有发挥的结果。 比如你有一次非常深刻的经历。那一次的经历,导致你对某种状态得出了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是尚未经过量与质的过程就走到了成品的柜台,你给了钱就取走了货物。这是一个尚未经过品质管理的产品,安全性和可信度该如何标签? 4.独立 - 伪装的成熟 如果你是个独立的人,请在量、质和分解力三个方面给我看见你的成品。我们不会说一个在人际关系上无力挣扎成长的人,是一个成熟的人。行为、言语、与人的互动、生活内容等,都可以观察到一个人是否真正的具备独立的条件。独立,可以分成思维的独立,或者是生活的独立。 生活的独立,可以是因为缺乏关爱,现实所逼,造成一个人有独来独往自得其乐的能力。这样的独立,是因着生活环境而被造就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