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以为成熟独立的年轻人!
年轻一点的时候,觉得大人说的话,很屁!什么叫我吃得盐比你吃的米多。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年轻的时候,就会打从心里面理直气壮的说:我懂的你还不懂呢!哼!
现在没有那么年轻了,我明白了!
原来经验是这样的事:
1. 量 – 积少成多
观察过一百个人、一千个人和一万个人,不是同一件事情!你认真的观察一百个人,你会有一百个案例。以此类推,你觉得观察过一万个人的数据库,和一百个人的数据库,哪个看到更多更实在、具体?那个的可信度高一点?量不是绝对,但是量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因为在有量的前提,观察力必然会变得更尖锐。这样的尖锐,甚至可以是在潜意识里面累积,在现实生活中呈现。
2.质 — 质的接触
质的接触可遇不可求。质的结论不一定以量的前提为依附。但是,一个人的内涵,却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质”的判断、角度和色泽。内涵只的不是学历,是在自我丰富、建设的生活中的累积总结。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看见某个人高谈阔论不成调调的理论时,我们很可能会点头大力赞成,也很可能会打从心里否定与质疑。质,不仅仅是深度,更是一个广角!如果给这个“质”取一个名字,你会取什么?
3.分解力:融会贯通
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分解自己的经历,决定了那一次经历的最终总结的方向。很多人的不以为然,建立在满足自己的美好感受里面。这样的感受很可能长时间的被自我认同而显得坚不可摧。日子久了,感受和现实的界限就变得非常模糊。无法分解的东西如果长期累积,终究最成为无意义的存在。这样的存在,具有不可预知的可能性。可以是建设,也可以是破坏。不过,基本上不可预知的可能性,是分解力没有发挥的结果。
比如你有一次非常深刻的经历。那一次的经历,导致你对某种状态得出了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是尚未经过量与质的过程就走到了成品的柜台,你给了钱就取走了货物。这是一个尚未经过品质管理的产品,安全性和可信度该如何标签?
4.独立 - 伪装的成熟
如果你是个独立的人,请在量、质和分解力三个方面给我看见你的成品。我们不会说一个在人际关系上无力挣扎成长的人,是一个成熟的人。行为、言语、与人的互动、生活内容等,都可以观察到一个人是否真正的具备独立的条件。独立,可以分成思维的独立,或者是生活的独立。
生活的独立,可以是因为缺乏关爱,现实所逼,造成一个人有独来独往自得其乐的能力。这样的独立,是因着生活环境而被造就出来的。不值得惊奇。
思维的独立,体现在这个人实在的生活内涵。你生活很独立,不过你无法黑或白之间有能力做质、量和分解力的交叉对话,只懂得守住自己坚持的堡垒。这不是独立,这是自我保护,这是封闭!因为你可能无法诚实的与自己想出。
我想奉劝年轻人。以偏概全很可能是你最大的盲点。十几二十岁的人生,除非经历了非一般的过程,并且将这个过程进行完整的分解,否则你生命的内涵无法诠释价值、意义,甚至是现实!你能做的,难道不就是一堆你说不爱你的家人朋友们,为你铺设的路?不管什么路,把这些都拿掉,你的人生,还能那么“高谈阔论”吗?
我非常怀疑!
如果,你无法消化质、量与分解力,那么你的一切自以为是的理论与结论,就直接成了一个市面上最多的成品,这个产品的名称叫 – 笑话!
人人都很可能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成“笑话”。
鸟话
质?你以为你有啊?走开啦!笑掉大牙!
量?你以为你有啊?滚开啦!来来去去不就是和同一类叉烧hi 和bye!
分解力?你头脑都塞了,便不出的啦!谈分解哦,走开啦!
你有什么?会说废话的嘴巴和会骗你自己的大脑,还有弱小到不行的心灵咯!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