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场群架
我靠什么来树立我的形象?我的形象可以持续多久有效?当我的形象无效的时候,我改变的基本标准是什么?我如何确定这个标准的时效性比上一个标准的时效性长?我如何守住这个标准?每一个存在的个体,都在不断的给自己的形象 – 不论内在还是外在,添加各种元素。这个就叫成长。关于成长,我们都背负着太多的过去。家人、朋友、亲戚,甚至信仰。关于成长,人们太多是被动的随波逐流,让时间带着走,却忘记了实实在在的参与在其中。这是成长中的第一个盲点:认识自己和周围的现象。
浮夸的世界让我们以为掩饰自己的脆弱就是展示自己的美好。通过各样的饰品展示自己的“美好”:带上彩色隐形眼镜,把自己的心灵与人隔绝。画上美丽的彩妆,以为这是被接纳的必然因素及展现自己的最佳途径。不认真选择交往群体,似乎毫无条件的接纳才是最宽宏大量的表现,设限就是不够大方。侃侃而谈自己的观点,站不住脚的时候学不会勇敢的悔改认错。坚定了一种生活态度,尽管错了,也一错再错。所以浮夸的时间,坚持展示的是一切外在的美好。内在?谁在乎?
一双智慧的眼神需要岁月的洗礼,所以智慧的心灵才能展现。然而带上彩色隐形眼镜以后的自己,误以为那种迷人就是魅力。心灵的洗礼需要的是对自己的敞开,进而对真理的敞开。而不是与任何人都能“哈啦”的“世界仔”观念。“世界仔”意指与任何人都能够侃侃而谈的人。属于贬义词。被说成是“世界仔”的人,也包含了对这个人说话的内容的可信度的怀疑。我们所结交的群体,反映了我们的样式。一再强调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是一种自我催眠,掩饰的是自己不断在对外界表示讨好,以及不带着真诚与人交往,进而让自己进入更大的失落。
忙碌于浮夸世界的人们,总是逃避回到自己心灵的家园。那是一片需要更多关注、灌溉和爱的家园。因为回不了心灵的家园,所以也无法与自己真正的家人同在,不能与自己同在。这些人充其量是一群住在一起的人,中间的关系叫血缘,是彼此赖以为借口的生存牵挂。这个牵挂,只有到死亡抵达的那一天才会感受到解体的威胁。死亡的威胁,是对麻木人生的一次重击。是人们所不能承受的最大惩罚。然而也正因为这个惩罚太过沉痛。遗忘和执着都可能是自我麻醉的最方便选择。在浮夸的人的世界里面,死亡很可能是再一次沉沦的最佳借口。
因为坚强的面对比起懦弱的逃避,需要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真诚参与在其中。那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那是一场“群架”,敌人是堕落。这一场战役的最终胜出者,是选择加入别人的成长,成为“打群架”的勇士。这是一种姿态,这个姿态,开始于一个选择。
我选择参与我的成长。
问题:
1. 当我向别人问起你的时候,人们会怎么形容你?你的形象,包含了那些“词汇”?
2. 你如何参与你的成长?
3. 你的“群架”,需要那些人参与其中?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