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pril, 2012
Image
绊脚石 绊脚石的存在并非偶然,不过当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绊脚石的身上去的时候,自己的身份一下子由主角变成了配角。这样的故事发展,如有精彩之处,也必然是带着忧愁、哀伤和无奈。尽管,这些情况都是淡淡的存在着。比如你会听到人家说:“没有关系啦,他们开心就好啦!我可以啦!呵呵,没有关系啦!”你或许也听过人们这么说:“这个问题我知道。不过,无奈咯!大家都这样,我也只能这样咯!”还是,你听过人们说:“唉哟,生活都是这样的嘛!大家不也这么过!其实啊,我的理想是。。。。” 淡淡的忧愁、哀伤与无奈,如果成为了我们奋斗的主题曲,那么绊脚石的呐喊,就是我们最大的噪音。我们是唯一可以解除这个噪音的人。 我听过这样的一个人生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他说他的理想是移民英国然后住在那个美丽的地方。在我与他的进一步沟通以后我才发现,他不能确定英国的所在位置。他也完全不了解移民的条件。更重要的是他的英语能力非常弱。他谈论着自己的理想的时候,眼神是充满的坚定。而当我问起他的任何实际行动的时候,他就会低下头,然后倔强的表现出对我这个问题的不悦。他感受到的是他的理想被拒绝,他更感受到他的不被理解。而事实上,我说提出的几个问题,是任何人都会提出的。你为什么要移民英国?你对英国有什么了解?移民以后你打算在那里做什么?你目前为了这件事情做了什么预备? 在他淡淡的忧伤、哀愁与无奈显露无遗的时候,一道面对现实的门口也被紧紧的锁上了。留下了门外的我们一地的不解与叹息。理想之路的开端,是一道现实的门口。只有勇敢的站在这个门口前面的人,才有可能踏上理想之路。而这个小男孩,在一开始的路上就选择了自我封闭。他不理解人们的不理解,正如他不理解自己一样。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绊脚石是我们自己。你如果晓得你的绊脚石,你就能够努力把它挪开,你就必然能够再往自己的理想靠近一步。年轻人的最大绊脚石是什么?这个年代,我看到的最大绊脚石是:纯感受。 你的绊脚石是什么?观念?价值?懦弱?自卑?

假骄傲,真自卑

Image
事实就是如此,那些不敢涉及真实的自己的人,到底在为了那一个自我而忙碌?我有一个朋友,快三十岁了。自从毕业以后,就没有好好发展过自己的事业。他总是滔滔不绝的和我说着许多生活的不顺遂。一年复一年,总是在理想的幻影中自我陶醉,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只有听不完说不完的藉口。什么家人的不理解、什么社会的现实、什么内心的挣扎、什么不被接纳的工作经验。其实,只要认真的去听,就可以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些人,基本上没有认真的去找过一份工作。就算物色到了一份表面看起来不错的工作,那么也会先在头脑建构一副完美图画,但是很快的,许多自我推翻的理由也接着来。那些理由依然是离不开家人的不理解、内心的挣扎、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确定自己的选择、社会的现实让他害怕。话说完了,原来他其实也没有去面试,只是在说空话。因为,他们不敢相信,那么美好的图画,自己可以参与其中。就算有机会参与其中,他们从来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他们的不相信,是空中楼阁。 其实这些人,骨子里就是极度的自卑、自我形象低、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现实。这些人,都不年轻。 自卑的人,不仅仅需要别人的体谅和怜悯,还需要有坚决的决心去克服这个自卑。一个人的自信不可能是空中楼阁无中生有。一个人的自信是需要生活经历的累积,并且敢于一再的自我确定。自我确定就是明白自己的决定与行动的对于错,并且相信下一次会更好。而不是因为一次的经验就自我禁锢。我就学用复印机学了好几次。我可没有被复印机那个家伙打倒。 自卑的人,是理想主义者更具“幻想能力”,恐惧和害怕是他们面对一切的反应,而他们说害怕和恐惧的一切,他们都是以“如果”来作为对话的开始。他们会说:“如果我做不好怎么办?如果老板炒掉我怎么办?如果。。。。如果。。” 他们也被这些恐惧和害怕说支配和控制。自卑的人,确实有着巨大的困境。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也无法面对巨大的陌生感。然而巨大的自卑,也很可能培养出巨大的自负。特别是一些带着学历的自卑人。他们带着赖以为生的学历,明白学历是社会身份的一个印记,再怎么自卑也不可以表露出来。所以,自大自负成了他们的主题曲。隐藏在主题曲背后的,是一首哀歌 。 自卑的人,最自信的是为自己的自卑找理由。 他们的解释总是源源不绝。他们的自卑情怀总是煽情。他们的王牌就是自卑。任何困难出现,只要打出这张王牌,就天下无敌。仿佛自卑的人,比起在生活中脚踏实地、...

我所在意的

Image
在助人的这一条路上,总是得要把自己的需要放低。我不会看这是一种牺牲,而视之为一种选择。人生走到了一个阶段,无外乎选择,除非天灾人祸的干扰,否则我们的生活内容还是在相当自由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一个态度、一种方法、一次回应。尽管有时候,有人不作出任何选择,以为自己是任由时间带着我们走。事实是,不做任何选择已经是一种选择了。 关于助人,我不认为是伟大。当你明白自己的人生会在哪个领域取得满足感的时候,说助人是伟大不过是世俗的眼光和说法。在大家都只照顾自己的世界的情况下,助人才会被聚光灯照射。早在邻舍间互相依赖的那个年代,助人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人情道义难道会是助人以外的范围吗?我不认为。 助人者,注定要承受不一样的眼光,在这样的时代。有些眼光充满疑惑,有些眼光充满羡慕。然而,助人者的目光只需专注在有需要的人的身上。这不涉及任何复杂的思考。复杂的,是旁观者的各种揣测,我称之为闲言闲语。如果你还有时间周旋于这些闲言闲语之间,你大概已经开始在和无谓的事情周旋了。助人者,何来这个时间? 我不在意自己的付出会得到什么,但是我在意你是Taker还是Giver。 我非常在意。

误会(十六)感觉

Image
正如被一段电影情节触动一样,程度和情节是因人而异的。然而电影的主题却是无法各说各话的。同一部电影,多少人能够快而准的抓到主题,那么就看那个人的个人修养、内涵、经历和感知能力了。不同背景、信念、信仰、态度和人生经验的你我他,都未必能正确的领悟出人电影的主题,直到我们在各方都成熟的那一天。而真正的成熟,是开放思考、面对现实的那个时候才开始。所以,一部电影,很可能被冷落很久很久以后,才找到知音人。 对一部电影的主观感觉,并不能代表那一部电影的价值。 你个人有多少内涵去解读一部电影,你必须要问的问题是: 1.你为什么选择看这一部电影? 2.你之前看过多少部电影? 3.你对电影的认识有多少? 4.你带着什么心态去认识这一部电影? 5.你如何把自己与电影中的主题链接? 6.你是否有能够参透电影里的抽象主题? 7.你的电影品味如何? 8.当你评论一部电影是好或者烂的时候,是否能够说出个所以然? 9.你的感觉,是否是电影的全部? 10.感觉是你的,没有错。但是电影的主题,是导演的。你找到主题了吗? 感觉不是全部。单用感觉去看电影,那是遗憾,和没有用感觉去看电影是一样的遗憾。 我写了这样的一篇东西,你看的懂吗?还是你感觉很疑惑?还是你什么感觉都没有?你抓的到主题?你的个人修养、内涵、经历和感知能力,让你找到这一篇文章的主题了吗?

误会 (十五) 你是Senior

Image
我曾经看过一些Senior,因为在学校待多几年,所以对Junior分享了许多学校的“野史”。所谓“野史”,就是不记录在案的历史。不被“专家”坚定为“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所以,当那些Senior在分享“野史”的时候,Junior是否相信,就看Junior自己的程度和造化了。 我看Senior这个身份,是重要的样板。不过很多Senior却没有那样看自己。很多Senior除了“倚老卖老”之外,其实是一无是处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不象样的Senior,也可以是反面教材。只是,Junior是否看的懂,就看Junior自己的程度和造化了。 我看过一些经典Senior,在学校待了超过五年还没有完成学业,大家都毕业了,同班的都已经在说着自己的工作情况,只有这些Seniors还在参加篮球比赛、运动会、骂粗话,和Junior喝茶聊天车大炮。当你问他们的未来,他们回答的方式和五年前一样。而他们,还是以Senior自称。 我也看过一些更经典的Senior,因为无法准时毕业,所以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当他们以Senior自称的时候,是带着对生命的认识、对自己过去的理解与接纳、对自己未来的展望与努力、对自己的全然接纳、对学习的认真对待。虽然迟了,但是过去没有白走,未来不会白来。这样的人,Junior是否愿意接触,就看Junior 自己的程度和决定了。 我也看过这样的Junior,他们看懂了一无是处的Senior,他们拒绝参与别人的无所作为。他们最后决定走自己的路、他们被失落牵着走、他们被激励起来、他们被。。。。他们会被怎么样? Senior,你们打算怎么回应? Junior,你可以做决定的。 大专生活就像是一杯水。你装了多满?无论你是谁,Senior还是Junior,你这个杯,在那个程度?还能容纳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