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温暖 Get link Facebook X Pinterest Email Other Apps April 17, 2013 我又梦到了温暖,这是今年的第二次。我不常有梦,所以特别深刻。我记得那股从心到心的温暖流动,我知道那是我最温暖的拥抱。我看见心里面的失落一角,这个梦真是的抚慰了我,也无奈了我。 迎向阳光,不代表无处不温暖。只是生活岂能尽如人意!感恩之余的微笑叹息,让生活更真是呈现。 我需要温暖在心里流动。特定的温暖。 Get link Facebook X Pinterest Email Other Apps Comments
《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梁实秋 译 April 03, 2018 哀绿绮思回复阿伯拉的信中这么写到: “阿伯拉,你是幸福了,你得到上天慈悲,你的不幸反倒促成你的得到安慰。你的身体上的刑罚,医疗了你灵魂上的致命的伤。一场暴风雨把你驱入了港湾。上帝待你好像很严,实在是帮助了你,上帝是严父,责备你,不是仇敌,报复你--他是良医,给你一点苦痛,救了你的性命。“ 阿伯拉回复哀绿绮思的信写到: “你要和一个狡猾的对手抗衡,他能用各种方法引诱你;你常常要留意。我们活着的时候处处可受引诱;所以一位伟大的圣徒说‘人生就似一个长久的诱惑’恶魔从来不睡的,不断的围着我们走,在不提防的那几方面就闯进了,钻入我们的灵魂毁坏了它“ ”别了,哀绿绮思,这是你亲爱的阿伯拉的最后的劝告;我最后一次劝你服从福音的规律。上天准许,曾经感受我的爱情的你的心,现在要受从我的热忱的指导。常在你心头萦绕的亲爱的阿伯拉的感念,今后要改为真心忏悔之阿伯拉的形影;为你的拯救而流泪吧,就像你为我们的不幸二流的那样多吧!“ 以上是我随意的从书中节选出来的内容。 阿伯拉是中世纪法国哲学家、伦理学家、神学家。他的神学曾经令他被归为异端,直到近代渐渐有人为他平凡。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忘年恋(她十九岁,他三十七岁)、师生恋(她是学生,他是老师),他们未婚先孕产下一子,哀绿绮思为了让阿伯拉维持哲学家的状态,坚定的不想结婚,阿伯拉坚定的要娶他。然而哀绿绮思的叔叔派人将阿伯拉阉割了。 阿伯拉的旷世巨作,都是在阉割之后写成的。他对神的爱的追随,也是在那常轰轰烈烈的情爱之后。 他们各自打理一间修道院。两个人死后,埋在一处。 Read more
我是马来西亚人, 我爱马来西亚 April 12, 2013 我是1975年出生在柔佛州 Batu Pahat的马来西亚人。后来家人搬到了新山,爸爸在新加坡上班。长大以后,我到中国完成了我的大学学业,并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2000年回来马来西亚,我非常不习惯。诸多的不方便让我非常抗拒这个我成长的地方。我讨厌这个地方没有方便的公共交通,所以我被迫买车子,过着开车上下班的日子,过着非供车不可的日子。我多希望可以驾着小绵羊上班,但是我更害怕被匪徒顶上,也不想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享受小绵羊的逍遥。 我是在大专教书的兼职讲师。一切以兼职为生。我爱进修,但是我找不到很多进修的机会和管道。有时候是太贵,有时候是“欲求不满”,没有足够的学习资源给在职人士。所以我总是饥渴,所以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必须老远的从新山到KL上课。而我也只能上为期最多6天的课。我想在新山上课,可是我得不到。我可以去新加坡上课,可是我不够有钱。我不想去新加坡上班,因为我不想把生命用在来回新柔长堤上,所以我也没有去KL。追根究底,在我的职业岗位上,我比较想教育马来西亚的孩子。 但是,我们的书店里卖的书太贵,我不知道要怎么鼓励孩子们阅读。 我是个单身的女人。我选择住处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免得成为匪徒的目标。我长一个人开车,除了专心开车我还必须考虑我的手提包要放在车子的那个地方比较不会构成匪徒的目标;我上车一定要马上确定车门是上锁的,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我有时候不小心把手提电脑放在车里面,我会心惊胆跳。因为很多故事都让我相信我不安全。最可怕的事情是,万一我遇到了不幸,我去报警的时候,警方叫我“不要报警”! 我是个华校生。我的统考文凭让我无法读本地大学。其实我也没有很稀罕。我只是稀奇其他国家的大学都能接受我的文凭,除了我的祖国马来西亚。别人认了我,我的国家不认我。而每次都在大选把这个当诱饵! 然而: 不管她过去多么令我失望。我爱她! 不管她过去多么令我无奈。我爱她! 不管她过去多么令我不解。我爱她! 2013年大选,我想说:爱她,所以我参与投票。 我期待在我等得到的未来: 我可以开着小绵羊逍遥的上班或者避雨。背着我爱的包包不怕遭害。我可以打开报纸想想我下一个进修的选择。我能够自己决定是否要买车或者搭巴士。我不需要被迫去问为什么住新山不去赚新币,因为马币很棒。我希望,我家的小孩选择出国的时候,不是因为自己的国家不要他们。更重要的是,如果十年后... Read more
误会 (一)Makiyo February 13, 2012 有人问我为什么那么在意Makiyo事件。我说这个事件反映了一个现实面,就是当人们无视真相、事实和法律的时候,就会以为自己是王。我为什么在意?因为我看到熟悉的态度。 1.她是人:我觉得看待Makiyo事件,根本不需要因为他是否是艺人就觉得事情被放大。网络时代的力量,已经把“放大”这个功能交给普罗大众脸。若硬是要把她艺人的身份当成是个讨论的基本点,就也必须同时强调,也正因为是艺人,职业说赋予的道德责任更大。至于媒体如何放大?大家也别忘记,艺人也是靠媒体吃饭的。说穿了,是Makiyo是否误会了。以为媒体和观众是她可以控制的?她大抵是忘记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观众是她代言的本钱,也是她失去代言的理由。当她拿着代言费快活逍遥的时候, 配到里面所包含的:不就是她的高曝光率?观众更没有必要作出所谓的宽容和大肚,来“体谅”她是艺人的身份。这个事实是用来陈设的,不是用来体谅的。 2.她是年轻人:我说的不是年龄,我说的是态度。近年来,年轻人大抵有的态度就是看待自己的人气、潇洒度和“Like”度来解读自己的受瞩目程度。这个关注,激励你的时候来的虚拟,摧毁你的时候发挥得也很具体。你不知道你为和受到瞩目。然而,当你的焦点不再是华丽的展示的时候,这些关注都让你很难走下去。还记得昨天吗?你很可能还在为这些瞩目沾沾自喜。 3.Makiyo:她只是个代言例子。说到代言酒后闹事倒是太肤浅。她代言的是放纵生活的轻浮态度。多少年轻人去Clubbing后酒醉不醒,谈起来却还是觉得是骄傲。分享起来看谁的最屌。一个不小心,还以为他们在炫耀着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出了事情报纸才说“过去是品学兼优,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如果这些美名都要到那个最后才得到,或许你觉得值得?又或者来个“人都死了为何如此苛刻”,简单的就把重要的事实给带过。事实就是:年轻人怎么打发时间?你认清楚这个事实吗?你的生活就是空洞啊! 4.她的选择:你如何对待你的生命?你爱美,也爱杯中物。你爱异性,却也乱性。你以为你的友情可贵,却不知道酒肉朋友都是猪狗不如。你说不可以批判别人,事实是你害怕被批判,所以留了一手给自己后悔。你大声疾呼: 我的自由我的理想。原来只是一条你自己选择的毁灭的道路。连自己的纪律都管不好。你说你不知道会这样:人家劝你的时候,你倒是头头是道。 怎么?你忘记了?你真的忘记了,当有人劝你别老是往Clubbing跑的时... Read mor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