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 回家

离家 回家


如果你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离开过你的家,那么离家和回家就变得一样自然了。离家的时候,总要收拾行囊,到了一个目的地,若逗留的时间短,就可以尽情的挥洒激情,像是在挥霍银子般的“土豪”一回。如果预计逗留的时间较长,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话,激情的时间过了以后,就必须要收拾心情了。否则接下来的日子,基本上都是魂不附体的了。离家的感觉,如果是有回家的路,那是会带着幸福的。回家的时候,若想飞的心必须被迫安定,那需要很多煎熬的日夜,才能度过。我对这些回家和离家的煎熬,却有着两难的窘境。

离家前,因为妈妈还在,对于未出嫁的我,家的完整和离家前是一样的。回家后,因为妈妈走了,我终究无法找到我的落脚处,即使到了39岁的现在。我的心,依然无处落脚。大道理对我是无效的。因为你说完了,我还是依然要独自面对。这是许多安慰人的人,无法同理的部分。不是说这些年过的不好,而是这些年,必须填补的部分依然是荒凉的,仿佛我这些年没有耕种过一样。

回想起中学时期写作文的时候,我写的都是灰色的世界。我记得那个时候,无论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是什么,我都能够写上灰蒙蒙的色调。这使得现在的我不得不怀疑自己的天生气质就是忧郁型。在我积极生活的背后,主导我的是忧郁的人生哲学。我是不是疯了?我最好是疯了。那么至少我可以放肆。成为合格的疯子,也是有好处的。我或许该习惯离家的漂泊,并以此为宿命来活着。那么纠结就可以停止了。天桥底的流浪汉,是不是都这么想?

中学毕业后,当我的家人都在试图左右我非出国读书不可的顽固时,我和大姐有过这样的对话。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吧!外出回家后,家里的气氛依然凝重,因为小妹拒绝了在本地读书的任何建议,执意出国不可。任何人出动劝说都无效,他们就出动了最有杀伤力的大姐。

大姐:“玲,你是不是想去流浪?”
我说:“嗯!”

然后我眼角的泪水就流了下来,流了好久。我感谢她没多问。那是最难被理解的青春期。

那天的下午,我和大姐的对话就这样结束了。她没多劝,我也没多说。两人躺在房间的地板上,静静的,她走出了房间。这个说客,说完了。

离家前,好难!回家后,更难!

我该怎么停留?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玲,你是不是想去流浪?”
我会说:“嗯?我已经在流浪了!我已经流浪很久了!”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梁实秋 译

我是马来西亚人, 我爱马来西亚

误会 (一)Maki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