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pril, 2013

猫在柬埔寨(一)Karen

Image
我在Genocide Muzium (S21)边上的一个小店遇到她。那间铺子专门售卖一些被解救的受害女性们所做的手工艺品。门市的后面是开放式的工作室,身有残疾的年轻女性在缝制着各类手工艺品。进到店里以后,我留意到收银处坐着一位年级较大的白人妇女。我走过去想她给我提供点关于这个地方的故事。我以为她是这里的发起人。 她是义工。来自加拿大。有四个孩子和十一个乖孙,最小的三个月。老公在几年前去世了。她是个开朗健谈的老奶奶,生命力在她的严厉表露无遗。她去过东南亚几乎所有国家,老挝缅甸都有她的足迹。她去过怡保。 她心系这片土地,今年三月来到柬埔寨,缘起于去年有一次到访这个地方四天,回加拿大后决定再一次回来,并且打算长住。现在每星期学三天的柬语。在这个叫CHA的地方当义工。与学员们一起制作手工艺品。我估计她有七十岁。她说健康还行的话,会乐意留下来。 她说柬埔寨人很美,灵魂里流露着温柔。我说她更美。丢下美丽的加拿大在这里,感受温柔。她说即使在加拿大,象她这样决定生活方式的人也不多,不过她的好几位朋友都因为她,而决定来柬埔寨看看。我说像我这样不务正业的人在马来西亚叫神经病。我们说着说着,都在哈哈大笑。老奶奶的眼里尽是光芒。我的眼里尽是羡慕。岁月给了她多么可贵的礼物。 我带着微笑离开。这个奶奶,我要了! 她叫Karen,她说我可以叫她 Grammy!

生活的猫

Image
或许是过去的磨练,让我在异地醒来的早上总是感觉清新。又或者是因为离开了原本的生活岗位,短暂的抽离让人感到忙里偷闲的窃喜。我特别容易触摸到早晨的味道。 我走到Guest House的阳台,看着清早的街景。金边是我记忆力独特的部分。说不上爱与不爱,却有不少的亲切。仿佛认识了好久的朋友,知道你爱吃什么早餐的朋友。所以我看着载送小孩的父母时,竟然如同邻家的小孩要上学去了,她向我偷偷挥别。 这一次,我的镜头要对着生活。

柬埔寨的黄花

第三次来在柬埔寨,第一次在四月份地点金边这座充满故事的城市。也是第一次看到街边有那么多美丽的黄花书。与这一座城市的奇妙相遇,让我会心一笑。这一次,我好像随时都可以拿起电话打给地地道道的柬埔寨朋友。虽然今天出了点小插曲,但是一切都算顺利。第三次来金边,我遇上了我在金边的第一场雨。坐在车子里,看着车外的雨、拥挤的车群、无序的交通。一切都显得那么“有秩序”。呵呵! 我对着城市有着不可名状的“情感”,我不特爱这个地方,这甚至不会是我旅游的考虑。而,我却在这个地方留下了任何一处都没有的特殊记忆。我不晓得若干年后当我回想起人生的这一段的时候,我会想起多少。不过,我很肯定的是,我将想起这里的许多朋友以及路边的黄花满树。 第三次,我们将有全新的体验。 等着我的分享吧! 晚安,金边!

你好,我是马来西亚人!

Image
情在此,人在此。马来西亚! 认识我的中国人,举凡是对“海外华侨”不够理解的,都因为我们的“侨居”身份,而“以为”我们在马来西亚只是“寄居”,所以就“以为”我们对中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其实不然。 我在中国的期间,就在这方面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同学们总是好奇于我们的身份认同,以至于很多对话都环绕在“你怎么看中国”和你毕业后打算“回来(中国)”吗?其实我知道,他们真正想问的问题是:“你觉得你是中国人还是马来西亚人?”、“你是否认为中国是你的祖国?” 我曾经因此迷失茫然,甚至差点忘记我是谁!当我以非常理所当然的姿态回应中国朋友的询问的时候,他们眼中的失落让我解读到的是:“你不认祖归宗哦!” 唉!情何以堪! 看着马来西亚这两个星期来的大选局势。看着行动党的林吉祥和国阵的张秀福,你看到什么?我看到根。你问他们那么努力为何?不如回中国吧?你问在其他国家的土生土长的华人,为何要在政坛上立足,难道是为了“荣耀中国”?答案是很明显的,他们要效忠和建立他们土生土长的“祖国”。尽管大家立场不同。我不在此谈论私利的问题。那是又长又臭的缠脚布。 我说的,我们如何爱国爱家,这土生土长的地方。 看到政局的混乱,我心生忧愁。我的国家,我的祖国,在一场又一场的政治“厮杀”中展现了美与丑。这令我难过。越爱你的国家,你越能批评他。当身边的人不理解我为什么批评那些导致社会秩序变乱的各种行径的时候,比如闯红灯、乱停车、大耳窿的各样广告等,我也不理解他们的视而不见、欣然接受和无动于衷。这和人家在你门口乱停车、在你的家门口涂鸦、在你家门口作乱是一样的。家到社会到国,是一起的。你怎么能够分割? 我是马来西亚华人,我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我是华校生,虽然我的文凭不被我的国家所承认,虽然我后来去了中国读书工作,但是再怎么美丽的天空也只可以飞翔,倦鸟归巢是不变的道理。我的窝,我的巢,在马来西亚。这一次大选,许多旅居海外多年的马来西亚人都毅然回来投票,不真是这个情结吗? 我想参与停止马来西亚政治的乌烟瘴气,所以我要投票。尽管我知道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肮脏手段、尽管我知道作弊的招数多不胜数、尽管我知道这一次改变的是政治气氛和意识形态,不一定是结果。然而,我依然要坚守手中的一票的权力。我爱马来西亚,不是因为她有多好,而是希望她越来越好。即使需要再多半个世纪的时间来建立她,我愿意。 怎...

老师,有理想吗?

Image
面对全新的面孔,我爱让学生问我问题。走进全新面孔的可是,我会先把基本的资料比如姓名和联系方式写在白板上,然后说明我的一些原则,然后接着我说:“好啦,我要自我介绍了。你们开始问我吧!要问我什么都可以!如果我觉得不舒服,我会和你说我不回答。问吧!” 这个星期,我收到了两个特别的问题。除了问我年龄啊、婚姻状况啊、住哪里啊之类的,我收到了两个有意思问题: 第一、老师,你有理想吗? 第二、老师,你会投给国阵吗? 第二个问题,我直接回答了“不会”,学生接着问:“为什么?”我接着问:“我为什么要给他机会?” 好,这个话题可以收工了。 第一个问题:“老师,你有理想吗?” 我有的。 每个老师都有理想。我也不例外。我希望自己可以更多的在照顾个人的成长。我期待自己成为更好的助人者,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装备自己,让自己有更多的能力,来支持我的心力。因为,单单有心是没有用的。有心,真的要有力。 所以,同学们,我有我的理想,并且一直在为此而努力。 

“被消失”的本土气息

Image
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在我的家乡马来西亚的不方便变多了。 有一次我走进一家超级市场,时间紧迫所以我必须直接向收银员询问我要购买的物品的摆放处。只是无论我怎么表达,对方都听不懂,因为她们来自尼泊尔,整间偌大的超级市场,“没有一个本地人”。又有无数次的经历,我在华人的咖啡店里吃东西,档口负责煮食的,又是一个不谙华语、马来语、英语和淡米尔语的外来人。所以我无法很好的和他沟通我的需要。特别是点餐的时候遇到沟通不了需要进一步沟通那个的时候。这样的经历,你有过吗?我在自己的国家,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基本需要。这样的情况,一幕幕的发生。 我喜欢我的国家 -- 马来西亚,因为这里的多元文化很丰富,很有趣。我可以用很破的国语和马来同胞沟通。我可以摇着头和印度同胞点餐。我看到华人的时候,可以说方言也可以说话语,英语也许也可以派上用场。只是当交易进进行时有需要进一步的沟通时,我总是看到一头雾水的外劳,我想还有他也看到一头雾水的我。 我在我的国家,怎么会没有一个我可以流畅沟通的语言?更可怕的是,保安人员也有外劳,我遇到麻烦的时候,怎么办?我不想列举“一些”可以说马来语的外来人。我想说的是:地道的东西渐渐“被消失”的时候,我们的集体回忆要如何延续?这难道不也是文化的传承吗? 我们华人从小就要学三种语言,到后来都会遇到“派不上用场”,情何以堪? 我喜欢马来西亚的文化,是三种文化的融合与并存。我喜欢这样的家乡味。我不想她变味。 外劳的味道,我不惯!我的家,必须有我熟悉的味道。这不是极端主义,这是温情的需要。我不是不理解全球化,我是在意外劳人数的充斥像洪水般把本土文化侵蚀。 我可以期待一直都吃到由一个Uncle煮的Laksa,而不是一个印尼Kakak代劳的吗? 如此要求,难道不就是家乡味?这是温暖的诉求啊! 其实,我们这些市井小民,一直都相安无事。捣乱的,是上头谋私利的那些大便人! Boss,roti kosong satu. Milo "beng" satu. Thank you ah~~

注入温暖

Image
我又梦到了温暖,这是今年的第二次。我不常有梦,所以特别深刻。我记得那股从心到心的温暖流动,我知道那是我最温暖的拥抱。我看见心里面的失落一角,这个梦真是的抚慰了我,也无奈了我。 迎向阳光,不代表无处不温暖。只是生活岂能尽如人意!感恩之余的微笑叹息,让生活更真是呈现。 我需要温暖在心里流动。特定的温暖。

十五  再等一下下!

Image
生活中是这样。在你以为你走到了一个不错的位置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些有的没的。在你以为走到了一个瓶颈的时候,赫然发现了新大陆。在你以为所以的设想都周到的时候,老天突然介入。几乎生活中的每个层面都有这个东西。以为累了不想走了,天使突然降临。以为伤了不能在再爱了,期待突然得到满足。以为世界的尽头就在脚前,孰不知一切只是个开始。 这人生,很叫人寻味。 然而大多数的时候,只要我们理解“很多事情非我所能理解的”这个局面,对于一切的可能性,就更能够淡然处之了。是不是?顺利的时候,忘记苦难很多时候是生活最大的智慧催化剂。我们抱怨着我们无法理解的不幸,却不一定感恩于我们不配得到的恩典。如果世界的尽头就在脚前,那可能是我们背向阳光,只看见阴影了。转个圈,换个角度,哪怕只是那15度角,这个世界都不再一样。新的世界,一步之遥。 你相信奇迹吗?抑或是你等待奇迹?一切可能发生在十五度角之后、十五分钟之后、十五天之后、十五个星期之后,甚至是十五年。我不知道为什么是十五。然而我总觉得等待是面对现实生活不可或缺的耐心。十五这个数字,有点耐人寻味。圣经说原谅一个人要原谅七十七个七次。我想,这个恒久忍耐。我的十五概念,是“再等一下下”的概念。 再等一下下吧!天就亮了!黎明之前的黑暗,是期待曙光的那一刻。 那一天你累了,记得,给自己一个又一个十五。 十五岁的那一年,我和老爸说我要出国念大学。这个念头抛出来,是我家的一颗核子弹。那一年,我跩的直奔我的理想。把一切的不理解以努力为抗议来回馈家里头。现在的我很感谢自己当时的神勇和傻劲。我热切的渴望去窥探马来西亚以外的天空。我爱望着天空,想着自己没有去过的异地,我的边上陪着我的是家里的一只狗。他懂我所有的心事和泪水。十五岁的女孩儿和一直被我从沟渠里就回来的狗,够义气啊! 十五年前的时候,我23岁,那一年,好像经历了恋爱失败;好像经历了人生的一个低潮期;好像办活动时认识了很多自己和他人;好像是别人记得我最跩的那一年;好像是我拥有第一步手提电脑的那一年;好象是计划偷偷一人去南京的那一年;好象是和妈妈吵着要去美国深造的那一年。好像。。。好像。。。 那么深刻的好像,我走到了今天。曾经的在乎依旧,却添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释怀的笑。能够那么在乎自己的青春,多好啊! 十五年后,我就是五十三岁的女人了,哇塞,既恐怖又期待。到底那个时候我在看着自己的...

学习感激

你有向自己说声谢谢吗? 和朋友聊天,发现原来我这么多年努力的生活,用心经营我的人生之后的失落,是我忘记和自己说谢谢。 你若是问起我的努力,我记得。你要是问起我的用心,我也记得。可是,我忘了对一个如此用心和努力的人说:谢谢! 之前去上冯以量的工作坊,结束前被要求写一封信给自己。那封信后来寄到我家来了,久久一直躺在餐桌上。昨晚回家,梳洗安静后,我打开那封信。看到自己感谢自己和鼓励自己的话,我的情绪就开始被搅动了。 昨天的夜晚,麦当劳外的寂静大姐,我想着这些年那些事,埋头苦干,完了感恩自己的愿意和全心全意。累垮了自己,却还是觉得自己是“应该的”。可怜的妙玲,被妙玲搞到筋疲力尽。 我要安排一天,好好的一天,给自己大大的道谢一番!

抓住精彩的人生

Image
我很喜欢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好与不好。一路的风景有风有雨有阳光有日落。有爱情里的失落和亲情里的无奈。有友谊里的温暖与信仰里的笃定。我喜欢人生里有着许多的未知与计划。完整与不完整,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我觉得这样就可以是精彩的一种。  这段日子,我看到了一种精彩叫“平心静气”。说的不是我,说的是一种人的状态。 当你以更平心静气的角度来触摸这个世界,你将会得到全新的观感。你的感觉细胞会经历完全不一样的触动。我看着就有如新婚的夫妇,一个周末的下午,两个人待在一个空间里,或许是房间,或许在各自的空间。知道彼此的存在,安静又实在的处着。突然门铃响了,开门时发现是调皮的小孩儿,或者是按错门铃的陌生人,又或是有人来串门儿。这些之后,两人依然能够静静的处着,不言一语的感到满足。 这样的两个人,很可能是两个自己。一个爱闹爱哭爱笑的自己。一个爱静爱思考爱写字的自己。 这个就是我说的平心静气。那不是一个人的安静,是超过一个人的笃定。 我喜欢。我最近看到这样的自己了。我想再看多一点点!我的平心静气,留给自己。

我是马来西亚人, 我爱马来西亚

Image
我是1975年出生在柔佛州 Batu Pahat的马来西亚人。后来家人搬到了新山,爸爸在新加坡上班。长大以后,我到中国完成了我的大学学业,并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2000年回来马来西亚,我非常不习惯。诸多的不方便让我非常抗拒这个我成长的地方。我讨厌这个地方没有方便的公共交通,所以我被迫买车子,过着开车上下班的日子,过着非供车不可的日子。我多希望可以驾着小绵羊上班,但是我更害怕被匪徒顶上,也不想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享受小绵羊的逍遥。 我是在大专教书的兼职讲师。一切以兼职为生。我爱进修,但是我找不到很多进修的机会和管道。有时候是太贵,有时候是“欲求不满”,没有足够的学习资源给在职人士。所以我总是饥渴,所以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必须老远的从新山到KL上课。而我也只能上为期最多6天的课。我想在新山上课,可是我得不到。我可以去新加坡上课,可是我不够有钱。我不想去新加坡上班,因为我不想把生命用在来回新柔长堤上,所以我也没有去KL。追根究底,在我的职业岗位上,我比较想教育马来西亚的孩子。 但是,我们的书店里卖的书太贵,我不知道要怎么鼓励孩子们阅读。 我是个单身的女人。我选择住处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免得成为匪徒的目标。我长一个人开车,除了专心开车我还必须考虑我的手提包要放在车子的那个地方比较不会构成匪徒的目标;我上车一定要马上确定车门是上锁的,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我有时候不小心把手提电脑放在车里面,我会心惊胆跳。因为很多故事都让我相信我不安全。最可怕的事情是,万一我遇到了不幸,我去报警的时候,警方叫我“不要报警”! 我是个华校生。我的统考文凭让我无法读本地大学。其实我也没有很稀罕。我只是稀奇其他国家的大学都能接受我的文凭,除了我的祖国马来西亚。别人认了我,我的国家不认我。而每次都在大选把这个当诱饵! 然而: 不管她过去多么令我失望。我爱她! 不管她过去多么令我无奈。我爱她! 不管她过去多么令我不解。我爱她! 2013年大选,我想说:爱她,所以我参与投票。 我期待在我等得到的未来: 我可以开着小绵羊逍遥的上班或者避雨。背着我爱的包包不怕遭害。我可以打开报纸想想我下一个进修的选择。我能够自己决定是否要买车或者搭巴士。我不需要被迫去问为什么住新山不去赚新币,因为马币很棒。我希望,我家的小孩选择出国的时候,不是因为自己的国家不要他们。更重要的是,如果十年后...

Love, come in!

Image
忘了何年何月,只记得那是年少时的一个重要决定 -- 付出爱。 决定付出爱,就接受了受伤是一种可能发生的事实。但是,决定不害怕的去付出,将会有彩虹般的收获,充满希望与意外的惊喜。那个决定去爱的决定以后,我开始了我人生的旅途,让爱进来的旅途。这个旅途,我收集了各样的暖暖包,来自人性里的真、善和美。 后来,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生了许多美好的事情,我渐渐明白都和我当年的那个决定密不可分。因为不害怕的完全去爱,所以感动了人也获得了更多的爱。身边的人总有不理解我的,然而当我去爱了以后,对我的理解变成了接纳。对我的接纳变成了明白。我的生活的许多美丽画面,都是这样层层叠上来的。被明白的感觉,好温暖。 我给自己取了许多外号,都是按我生活中的插曲而来的,其中一个是番薯猫。我是个糊里糊涂的人,上天却也因此非常眷顾我。他让我只管去付出,其他的由他负责打理。别看我常被学生气得要死,那其实也提醒了我原来还是有热诚的、还有在爱(虽然学生很痛苦,呵呵呵!吃苦会快高长大呀!)。我为自己最难过的时候,就是我热不起来的时候。然而,因为过去的美好轨迹,天使也顺着这条轨迹来安慰了我。而我,总是能流着泪微笑。有天使为我撑伞,再冷的雨天也温暖。 让爱进来吧!尽管有时候会受伤,但是受伤也意味着爱过,有能力爱。 人的一生,因为肯去爱而变得勇敢,不是因为勇敢才肯去爱。 别怕,肯去爱的人,都有柔软而坚强的心。我一直如此相信,彩虹依旧灿烂在有雨的阳光天。 ^__^ 爱,是越给越多的。

我看人际关系

Image
和别人相处出现问题的人,其实是和自己相处也出现问题的人。如果要分清楚先后次序,首先要看懂自己和自己的相处模式。比如你是否欣赏自己,比如你是否接纳自己。我们常把对自己的期待,交给别人去实现。我们希望别人看中自己,而自己所作的一切是希望“不劳而获”。 有这样的人,在关系中希望被重视,却从来不去重视别人。希望自己被欣赏,却从来不懂得去欣赏别人。希望自己得到肯定,却不能持续的付出努力。在许多的不去、不懂和不能持续的情况下,自己要得到的被重视、被欣赏、被肯他定,是注定要是以巨大的失落收场的。那么是否表示,一个人就要不断的去做点什么,好让自己有被重视、被欣赏和被肯定的“条件”?不是。 被重视的前提是自己先看重自己,并且由此你感受到很多的自我接纳,进而有着内在的安全感。重视自己是无条件的看待自己的独特与独一。重视自己是对生命的接纳与尊重,不带着条件,但是可以带着自我期待。由自己完成这个期待。由自己夫妻这个责任。 被欣赏的情况也是一样的。你如何欣赏自己?你欣赏自己这个人的那个部分?比如你能够欣赏自己的善良吗?你是否能够欣赏自己的个性,不与任何人比较?你欣赏别人的时候,是否只是一种羡慕?背后的语言是:我没有你那么好? 欣赏自己对是练习真实的认识和接纳自己。欣赏自己是相信自己能够为自己所期待的人生,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责任,不假手于人。不推卸给别人。不把自己的安全感的缺失当成受伤的理由。你若能够做到欣赏自己,就能理解被人对你的欣赏,就能抵御别人对你不实的指控,就能做出自在的自己。 自我肯定,是对自己中肯的判断,不多不少刚刚好。不妄自菲薄。自我肯定,是知之为知之的说着与自己有关的事实。而证据,就是你生活中的细节。你肯定自己是个热爱和平的人,就必然不是引起事端的人。你肯定自己是个有包容心的人,在生活中你不断的原谅别人的例子是处处可见的。 你要改善人际关系,首先要改善你自己和你自己的关系。 鸟人鸟语做结语:你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干嘛要别人喜欢你?神经病啊!

下一站 美好

Image
这个世界的美好,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就是美好的一部分。 最近所接触到的生命议题,让我能够从新认识自己生命的选择。看似绝望失落,却都是再生的盼望。单身的我,享受还可以自由的去爱、去呼吸空气、去体验经历、去感受爱与被爱、去感觉价值。尽管我也哭,我也笑,我也欢喜,我也悲。我喜欢这样的自己,拥抱自己的完整,就能拥抱自己要爱的人、事、物。 那天和友人好好的聊了一个晚上,交谈中我把自己理清了。 关于爱情,我依然期待去爱我所爱的。尽管我已经38岁,我依然视自己的爱情是珍贵的,然而我不“非婚不可”。婚姻至于我是有责可喜可贺,无则不强求。若你要问我的爱情期待,我的答案很简单 -- 两情相悦的爱情。 38岁,真的更能够驾驭自己的爱与不爱。首先我看到自己对自己的包容与接纳,看到自己爱的能力;然后我也看到自己看待生命的格局不断改变,多了坦然、多了拥抱、多了自我经历、多了点儿傻劲儿。很喜欢这样的自己,这个时候的我,或许是最好的我的一个阶段。这令我不禁更期待自己的未来。看看一个38岁单身的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愉悦的期待,我的妈妈呀,这不是传说中的幸福感吗?呵呵呵! 爱情若来了,我依然迎接。爱情若不来,我依然相信她的美好。美好到喷啊!! 我相信爱情!我相信两情相悦!